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冯莉有约 成为会员
每日国际焦点网谈生态环境每日地方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汽车·能源文化·旅游科技前沿短视频曝光台名医·健康 人员查询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北
  • 山西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山东
  • 安徽
  • 江苏
  • 浙江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台湾
  • 福建
  • 云南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广东
  • 内蒙古
  • 新疆
  • 广西
  • 西藏
  • 宁夏

探访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楼兰美女”谜几何?

原标题:探访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楼兰美女”谜几何?

“‘楼兰美女’干尸出土时可谓惊艳众人,她面目清秀,鼻梁高挺,睫毛卷翘,历经千年仍然清晰可见。”新疆若羌县文博馆馆长冯京说,她是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楼兰,曾商贾不绝,驼铃声声响彻大漠,也曾金戈铁马,引得边塞诗人写下无数名篇。然而,公元5世纪左右,它却突然从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留下无数未解谜团,“楼兰”究竟是什么样?近日,记者来到新疆若羌县探访神秘又极具特色的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


听“楼兰美女”讲故事


楼兰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2011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该馆建筑面积4688平方米,分为史前时期展厅、楼兰历史厅、秘境若羌厅、沧桑记忆厅及历史有声厅。


冯京向记者介绍,目前楼兰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5717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64件。在这些“横跨千年的藏品”中,有以“楼兰美女”为代表的干尸标本,有陶器群,还有以“长葆子孙锦”为代表的织锦……楼兰文物从各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无限精彩的楼兰社会。


楼兰博物馆。潘琦 摄


博物馆内参观者众多,每一件精美文物面前都围满游客。然而整个馆内井然有序,只有轻微的讲解声。人们拍照打卡,用默默地注视表达着内心的震撼。


“今年,截至目前,楼兰博物馆旅游人数已突破22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1700人次。”冯京说。


镇馆之宝“楼兰美女”干尸静静的沉睡在展厅的中央,记者怀着敬畏的心情听到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楼兰美女”身高165厘米,死时年龄在25岁左右。下葬时腹中还怀着孩子,很有可能是难产而死。若羌县楼兰博物馆讲解员热米拉·麦麦提说,在物质条件尚不发达的那个时代,她的尖顶毡帽上插了2束羽毛,皮靴上没有一处补丁,由此可以判断“美女”出身于富贵人家。


“楼兰美女”的发现,始于一场美丽的邂逅。“2004年8月,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巡逻途中,在路边的高台上休息,手不小心触摸到了什么东西,用手将黄土拨开‘楼兰美女’就这样出现在世人眼前。”热米拉·麦麦提说。


“博物馆里藏着楼兰人的时尚”


博物馆展厅光线明暗交替,记者在展柜中看见一个织锦,上面汉字纹样依稀可辨。


据热米拉·麦麦提介绍,馆藏织锦图案风格可分为吉祥瑞兽云气纹样,几何纹样和祥瑞花草纹样,该馆含有文字的丝织品数量达20余件。


正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样,楼兰遗址出土的织锦上也写有很多吉祥话,如“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长乐明光”“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等。


楼兰博物馆织锦展示。孙亚亚 摄


可以猜到,丝绸之路的贸易畅通让当时的楼兰也紧跟中原时尚的脚步。


楼兰地区出土的文字锦,纹饰细腻流畅,图案艳丽夺目。“经研究分析发现,均来自陕西、四川、河南、河北等地,这些织锦不仅彰显新疆地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见证了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若羌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建峰说。


除了织锦,热米拉·麦麦提提到另一件文物,“楼兰美女”干尸身上穿的毛织裹衣,该服饰使用羊毛缂织工艺,经线为白色,纬线则采用灰白、浅棕、深棕三色,不同于普通制造工艺,以通经断纬的方法制成的纺织品,立体感很强,呈现出的图案往往如雕琢镂刻一般,十分精美。


记者在博物馆还看见,如现代水桶包一般的“草编篓”“两边垂有毛球的帽子”,厚重的鞋子像极了现在的雪地靴。


博物馆藏品狐狸皮帽。潘琦 摄


“楼兰文创,有点意思”


当天,参观完楼兰博物馆,来自重庆的游客胡睿还意犹未尽,走进了楼兰文创展示区,希望一些礼物回家。


“长葆子孙”丝巾、“延年益寿”钥匙扣……胡睿挑花了眼。


文创基地负责人孙虎讲解文创产品。潘琦 摄


楼兰礼物文创基地负责人孙虎介绍,目前基地推出“楼兰”系列文创产品近80款,文创产品上的图案、文字等文化元素均来源于楼兰故城遗址出土的织锦残片。“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楼兰人的生活风貌,我们采用现代审美视角和楼兰织锦上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把从楼兰出土的织锦上发现的图案拓下来做成小丝带、丝巾,并进行大胆配色。”孙虎说。


近年来,若羌县深入挖掘楼兰文化内涵,积极鼓励相关文创产品研发,“‘楼兰’系列文创产品的推出,让厚重的历史文物‘活’了起来。”李建峰说。


楼兰故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楼兰人的过往,楼兰美女的神秘,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猜测与遐想。(潘琦)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数字引擎,打开贸易发展新空间

原标题:数字引擎,打开贸易发展新空间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当前,全球贸易增长承压,但数字贸易蓬勃发展增势喜人,成为国际贸易的新亮点。数字贸易正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

“链氪”带你逛链博

11月29日在链博会文创小店拍摄的“链氪”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12345678910来源:新华社  2023年11月30日08:56“链氪”是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的...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中贝复交51周年暨中非合作与发展酒会正式签约 每日新闻网报道:(黄荣 王尘 刘振声)2023年11月24日中午,中贝复交51周年暨中非合作与发展酒会正式签约仪式在北京光华路贝宁驻中国大使馆贵宾厅圆满举行。&...

孟加拉国首家孔子课堂正式揭牌

这是11月22日在孟加拉国达卡拍摄的山度·玛利亚姆—红河孔子课堂揭牌仪式。新华社发(萨利姆摄)孟加拉国首家孔子课堂山度·玛利亚姆—红河孔子课堂22日在该国首都达卡正式揭牌。当天,山度·玛利亚姆—红河孔子课堂还举办了由红河...

埃及官员:停火期间柴油天然气等救援物资可每天进入加沙

11月24日,运送救援物资的卡车进入拉法口岸加沙一侧。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新华社开罗11月24日电(记者姚兵)埃及国家新闻局局长拉什万24日发表声明说,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临...

欧盟呼吁延长加沙地带停火协议

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24日电(记者付一鸣)欧盟24日呼吁延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的停火协议。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停火协议“作为结束加沙地带持续、令人震惊的人道主义局...

美B-21“突袭者”完成首飞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1月10日上午,美国空军下一代轰炸机B-21“突袭者”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的美空军第42工厂机场起飞后,在附近的爱德华兹基地着陆,完成首飞。作为全球首款下一代战略轰炸机,B-21“突袭者”的一举一...

加沙地带:迁移的民众

11月18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地区,巴勒斯坦人向南迁移。12345来源:新华网  2023年11月21日08:43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11月18日晚宣布,以军将在加沙地带南部开展地面行动。加沙地带南部众...

中澳关系新气象为澳企带来新机遇(观象台)

 近期,随着中澳关系回暖,澳大利亚企业在华投资信心不断增强。中国澳大利亚商会日前针对91家业务横跨中澳两国的外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未来1年,近90%的企业计划保持或提高在华投资水平。同时,另外一项调查结果值得关注——超...

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海外学子看海外)

  杨雨涵(右)与其多米尼加寄宿家庭主人合影。  作者供图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来美国学习教育学。  今年寒假,我参加了学校为期17天的出国学习课程——多元文化教育中的跨文化视角。我们一行人来到加勒比海地区的岛国——多...

2023
11/02
10:38
浏览量:916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普京到达北京,中方高规格接待,现场铺设红毯,接机人很不同寻常

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助力非洲数字化转型【查看原图】

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助力非洲数字化转型【查看原图】

中国农业专家助力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查看原图】

中国农业专家助力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查看原图】

让红色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习近平,我们都是红色文化基因传承践行者——艾先珍)

让红色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习近平,我们都是红色文化基因传承践行者——艾先珍)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提升中国品牌酒企国际影响力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中国老区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警察网
  • 海外网
  • 中国长安网
  • 人报融媒
  • 冯莉有约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电脑端

    • 手机视频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190512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